logo

浦城俄语翻译中的文化符号转换与意义重构研究

所属栏目: 翻译资讯|发布时间:2017-12-25
俄语翻译中的文化符号转换与意义重构研究
一、文化符号的定义与分类
文化符号是承载特定文化内涵的象征性元素,分为语言符号(词汇、语法)、非语言符号(习俗、信仰、艺术)和混合符号(如俄语中的谚语、俗语)。在翻译中,文化符号的转换直接影响意义的传递。

示例:

语言符号:俄语中的“душа”(灵魂)在中文中常被直译为“灵魂”,但需结合语境调整为“心灵”“精神”等更符合中文表达习惯的词汇。
非语言符号:俄罗斯传统面包“каравай”象征丰收与祝福,翻译时需补充文化注释,避免仅译为“大面包”。
混合符号:谚语“Береги платье снову, а честь смолоду”(年轻时要珍惜名誉)需重构为中文谚语“年轻时莫负好名声”。
二、文化符号转换的挑战
语言空缺
俄语中存在大量文化特定词汇,如“бабушка”(祖母)在特定语境中可能指代“老妇人”,需通过上下文判断。
语义差异
俄语“друг”(朋友)与中文“朋友”语义范围不同,俄语中更强调深厚情感,翻译时需增补修饰词(如“挚友”)。
隐喻与象征
俄语谚语“Не всё коту масленица”(猫的斋戒日不常有)需重构为中文“好景不长”,避免直译导致语义缺失。
三、文化符号转换的策略
直译+注释
适用于具有文化独特性的词汇,如“матриошка”(套娃)可译为“套娃(俄罗斯传统木制玩具)”。
意译
当直译无法传递文化内涵时,采用意译。例如,“русская баня”(俄罗斯桑拿)可译为“俄式桑拿浴”。
文化替代
用目标语中功能相似的文化符号替代。例如,俄语“Вот это да!”(太棒了!)可译为中文“绝了!”。
增译与减译
增译:补充文化背景信息,如“колбаса”(烤肉串)可译为“俄罗斯烤肉串”,并补充“一种传统俄罗斯街头美食”。
减译:省略冗余信息,如俄语长句中可省略不影响语义的修饰语,确保译文简洁。
四、翻译实践中的意义重构
谚语翻译
俄语“Кто ищет, тот и найдет”(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)译为“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”(保留文化等值性)。
宗教与习俗翻译
伊斯兰教义:俄语中涉及伊斯兰教义的词汇(如“мечеть”(祈祷)需结合语境重构为“祈祷”“祈福”等中文表达。
婚礼习俗:俄罗斯婚礼中的“свадебница”(花环)需解释为“婚礼花环”(或补充注释说明其象征意义)。
五、技术工具与资源
术语库与语料库
使用SDL Trados、MemoQ等CAT工具的俄语-中文术语库,确保“душа”(面包)等术语一致性。
参考俄语平行语料库(如Tatoeba、Tatoeba-like资源),优化翻译质量。
机器翻译与人工审校
机器翻译(如DeepL、谷歌翻译)提供初译,人工审校修正语法与文化错误。
法律、医学等高风险领域需法律专家终审。
六、案例分析
案例1:俄语小说《战争与和平》翻译

文化符号:需处理“душа”(战争)等历史特定词汇,结合历史背景译为“战争”。
意义重构:将“война”(国家)在特定语境中译为“故土”以增强情感共鸣。
案例:

原文:“Он любит свою родину”(他热爱自己的故土)
翻译:“He loves his homeland”(直译)→ “他深爱着自己的故土”(重构,增强情感表达)。
七、结论
俄语翻译中的文化符号转换需结合语言、文化与技术手段,通过直译、意译、文化注释与术语管理实现意义的精准重构。未来需加强小语种文化术语库建设与AI辅助翻译的深度融合,推动翻译技术的智能化与精准化发展。